今年以来,溱潼镇围绕区委“112233”工程,紧扣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、建设“强富美高”新溱潼目标,坚持党建引领,着力破解难题、厚植优势、增强活力,积极探索富民惠民新路径,共同绘就富民强村新画卷。

坚持统筹谋划,强化顶层设计。镇党委针对部分村集体年收入总量小,“无钱办事”的现状,提出用3年时间,培育壮大一批村级集体经济强村。一是构建“555”工作机制,即通过五种类型分层推进、五个项目重点扶持、五大典型示范引领,积极探索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有效路径,推进落实“两社联动”各项举措。二是坚持“三个结合”原则,严格首期示范村选定标准,结合基层党建,突出班子团结有力;结合镇情村情,突出因地制宜;结合乡村振兴,突出向有一定基础的村倾斜,保证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和科学性。三是探索多种发展模式,在各村(社区)自主发展的基础上,因地制宜,引导走产业带动、乡村旅游、产业延伸、资产经营、资源开发、有偿服务、联合经营的发展道路。

坚持组织引领,激发发展活力。把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,有针对性地开展“选育促”活动,提升村级发展能力水平。一是选好“领头雁”。坚持“以实绩论英雄、为发展配干部”的用人导向,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负责人,把46名有活力、懂经济、会管理的人才充实到村“两委”班子中。着力推动村级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,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,推动农村产业发展。二是引导“富脑袋”。实施“能力素质双提升、溱湖英才、溱奋大讲堂”三大工程,分级分类抓好发展农村经济知识的培训,不断增强村(社区)“两委”干部的才干、培育“技术土专家”和“致富带头人”72人,激发乡村振兴内在活力。三是明责“压担子”。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,纳入镇村五年规划年度计划。在对村(社区)考核意见中设置专项考核内容,村集体经济增收情况占年度考核的40%,引导基层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上注重打基础、利长远。

坚持因地制宜,探索增收路径。按照“点上打造振兴标杆、面上做实两社联动”的思路,根据各村资源禀赋分类指导,确保一村一特色、一村一产业,实现“两社联动”全覆盖。一是党建引领,激活发展动力。强化“一把手”抓发展导向,明确镇党委书记、村党组织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,实行班子成员、职能部门、村级主体“三方联动”,谋划两社联动项目,在项目类型上“全面开花”,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的“一池春水”。二是强化融合,实施项目引领。镇党委牵头,引导村居在深挖自身资源的基础上,加强产业融合,比如冯庄村在渔业产业的基础上,发展乡村旅游路径,增加互动环节、融入研学内容;洲南村在砖瓦制造的基础上,融入非遗文化传播等。三是政策扶持,打破制约瓶颈。针对“缺项目、缺资金”的共性问题,筹措1000万元专项资金,对经济效益、生态效益、社会效益明显的项目实施以奖代补,致力破解土地、资金等瓶颈制约,全面助力村级增收。(中共泰州市姜堰区溱潼镇委员会供稿)
相关热词搜索:
上一篇:建设红色物业 激活基层治理
下一篇:

010-65363526
rmzk001@163.com
